好久沒遇到一臺自己喜歡的SUV了...
評測 發布于:2023-03-18 09:23:16
掐指一算,領克05距離當初上市已經接近三年時間了,按照傳統油車六年換一代的規律,現在第三年也理應來個改款了。
這不…一說曹操,曹操就到。最近我們@皆電 受邀參加改款領克05的新車試駕活動。在正式試車之前先回答一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改款05,到底改了什么?
設計: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改款領克05和現款相比都沒太大區別,但是新增了車漆,其中插混版(EM-P)新增“暮光紫”、“暮云灰” ,內飾新增“午夜晴空” 配色。
動力:依舊提供燃油版、+性能版以及EM-P版,只是EM-P版換裝最新的Lynk E-Motive智能電混系統,先前那套P2.5+7速雙離合不用了。
智能化配置:車機升級為高通驍龍8155座艙, 全系標配Lynk Co-Pilot Navi智能領航輔助系統(全車24個傳感器),支持30項ADAS功能,支持NOA領航輔助駕駛。
其他:EM-P車型兼容直流快充(需通過轉換座),充電功率最高11kW,37min可從0%充至80%,還支持最高3.3kW對外放電功能。
20多萬能買到怎樣的插混SUV?
尺寸/空間:4592*1879*1628、軸距2734mm,5座布局,尾廂空間大,二排座椅放倒后能與尾廂地板形成一個平面,放大件行李比較實用。
動力:1.5T發動機+3擋DHT Pro混動專用變速箱,系統綜合功率180kW,百公里加速7.6s。
油耗/續航:WLTC工況油耗1.42L/100km,試駕表顯油耗4.7L/100km。搭載17kWh鋰電,WLTC工況純電續航71km。
智能化配置:前排座椅加熱/通風/座椅記憶、8155車機、4音區語音、NOA領航輔助駕駛。
槽點:車機交互不好用,難上手,或許以后能換FlymeAuto?
啊,這臺車好好開呀!
領克05 EM-P搭載了Lynk E-Motive智能電混系統,其實這套“E-Motive”和吉利的“雷神混動”同源。詳細的技術細節我們之前在領克01 EM-F的試駕上已經說清楚,所以今天我就不哆嗦太多。
簡單來說,E-Motive由1.5TD/2.0TD混動專用發動機,以及DHT(1擋變速器)/DHT Pro(3擋變速器)混動專用變速器組成,具體怎么搭配要看具體車型,例如這次的領克05 EM-P因為車重較輕,所以1.5T+ DHT Pro已經能提供很好的動力性能以及油耗。而09 EM-P因為夠大夠重,所以用上了2.0T+ DHT Pro。
這臺1.5T發動機用了很多技術去降低油耗,例如高壓直噴、增壓中冷、低壓EGR等等,其中高壓直噴可以讓汽油霧化效果更好,從而燃燒更充分。而增壓中冷、低壓EGR則起到降低進氣溫度、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等作用。當然基本的電動空調壓縮機、電動水泵等減少輪系降低負載的措施也是有的。
(DHT Pro(3擋變速器))
而這套DHT Pro變速箱我們就很熟悉了,結構方面屬P1+P2雙電機結構,發動機、P1電機和P2電機通過離合器實現脫離和結合,純電行駛、發動機怠速運轉為電池充電時,這個離合器處于脫離狀態。
那3擋在哪呢?就在P2里面。
P2電機集成了換擋機構以及雙行星齒輪組,提供不同的傳動比。所以你可以把DHT Pro理解成E-CVT變速器與3AT變速器的結合體,比長城的2擋混動變速箱更復雜。
(高高的那個就是雙排行星齒輪組,可以實現3擋變速)
至于這3個檔位負責哪種工況,簡單來說,起步以及低速行駛用1擋(此時以電驅為主);復合工況用2擋(油電混合,這也是大多數工況);跑高速、巡航狀態用3擋(油為主、電為輔)。它還能根據駕駛員風格 、車輛ADAS數據為不同路況匹配相應的工作模式(20種細分工作模式)。
當然考慮到領克05 EM-P的用戶更年輕,也更喜歡開快車,所以現在變速箱的邏輯會和星越LHiP不太一樣,發動機介入更積極,讓系統處于并聯的情況更多,于是乎開起來我明顯感受到05 EM-P的油門更加輕快,動力也會比星越L更跟腳。
新車有4種駕駛模式,分別為增程、純電、智能以及運動模式。可以通過中控屏切換,擋把頭右側也有一個實體撥桿。這個“增程”模式就有點意思了,大家都知道E-Motive混動的發動機是可以直接驅動車輪的,所以按道理寫“混動”會合理一些。那為什么要寫增程呢…我想了一下,估計最大原因是理想賣得太好,所以領克就要給到消費者一種“別人有我也有”的感覺吧…
日常駕駛,我建議你選到智能模式,這時候電腦會根據路況、駕駛者意圖去調節發動機介入時刻。巡航狀態,油門輕負載的情況下,車輛會一直以純電的方式行駛,這時候沒有任何發動機轟鳴,很安靜,提速又快。要是爬坡或者急加速,發動機就會馬上介入,即便是時速低到30、40km/h,這套混動也能切換到并聯狀態。
要是你選運動模式,那發動機就好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那樣,一路oncall,智能模式下的油門有點遲緩,像在腳底墊了塊海綿,但運動模式的油門又明顯敏感得多,這時候動力響應很快,而且相當跟腳,跑跑山路你會覺得這樣的動力和底盤匹配得恰到好處,彼此都不會拖對方后腿。
因為時間關系,我沒有刻意測試它的油耗,1天試駕下來表顯油耗4.7L/100km。
剛剛提起了底盤,那必須展開說說,因為05 EM-P我還真的挺滿意。首先是結構方面,它使用了前麥弗遜+后多連桿懸架,實話說這樣的配置對于一臺20萬級的SUV來說不算什么亮點(同價位新勢力已經能用上前雙叉臂+后多連桿了)。但結構往往只能決定底盤性能的上限,畢竟前期hardpoint設計、仿真,到后期的主觀評價、量產等所有環節都可能讓同一種懸架結構產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05 EM-P和星越L HiP都基于吉利CMA架構,而且懸架結構也同屬麥弗遜+多連桿懸架,但兩臺車開起來的感覺就完全不同,星越L HiP“大車感”更明顯,它的減振器阻尼,尤其是復原阻尼會設定得小一點,所以在應對起伏路會有上下浮動的感覺,整體濾震很舒適,很安穩,但正是這種“大車感”會讓人覺得整臺車太慵懶了,稍微的激烈駕駛會感覺車身的擺幅很大,讓人特別沒信心。
但05 EM-P的整個底盤風格是很清爽的,減振器阻尼設置得恰到好處,在激烈過彎時能給到車身足夠的支撐,在急加速、急剎的時候又能起到很好的anti-squat、anti-dive效果,至于起伏路面,05 EM-P這套懸架對車身的浮動抑制很果斷,很快就能把車身穩住,整體中性偏運動,當然這樣的底盤也有一個壞處,例如濾震不會太舒適,車身會有多余的彈跳,如果你喜歡駕駛,那估計會很享受這種路感反饋,但坐在后排的老爸老媽叔伯兄弟可能就會投訴你的車為啥那么邦邦硬。
之前我試01 EM-F的時候就覺得那臺車的底盤比較運動,而05 EM-P是比01 EM-F更加運動。這樣的調教風格也正好迎合了05的目標人群,根據領克公布的一份數據,05的車主里面,85后、90后用戶占比超過2/3,這群人可能剛組建家庭,需要一臺空間大的SUV,但又不甘愿買一臺純舒服,開起來勁無聊的奶爸車,于是乎05這種空間實用,設計能彰顯個性,開起來還帶點樂趣的車就應運而生了。
還有一些細節我在這里列點分享:
1.身高1.79m的體驗者坐前排,頭部1拳+1指,后排膝部1拳+2指,頭部1拳。
2.座椅偏硬,護翼較高包裹感不錯,激烈駕駛能給到身體足夠的支撐。
3.后排椅背支持4/6放倒,放倒后與尾廂地臺全平。
4.二排地臺中部會有隆起,下面放的電池,但整體隆起高度比最初的01 PHEV(P2.5結構)低。
5.后排2個USB口(1*TypeC+1*TypeA),前排Qi協議無線快充,還有2個USB口(在扶手箱1*TypeC+1*TypeA)。
6.動能回收可調,分別為自動、低、中、高。默認自動就行,我開不出什么毛病。
7.支持駐車充電,當油量<150km時不能對外放電,喜歡露營的朋友需要注意。
8.全景天窗,前半段可開啟。
9.語音比較聰明,全車4音區識別,支持模糊指令輸入,最長30s連續對話,支持免喚醒,支持粵語。
10.NOA能自主進出匝道,超越慢車、經過大車也會往外避讓,整個體驗還不錯,而且變道風格可調(慢、標準、快),車輛能根據高精地圖調整限速,跟車距離3檔可調,還能自主通過大曲率彎道。要是請求接管之前有語音提示就更好了(現在只有蜂鳴警報)。
買一臺車究竟圖什么?
其實無論是05的燃油版、EM-P還是05+,它們在各自對應的價位里,都可以說是一臺特立獨行的車。需要大空間的消費者,可能會選擇一臺方方正正的SUV甚至MPV;特別看重省油的,可能更傾向于日系混動陣營;而要性能、對駕控有追求的那群人又會優先選擇轎車。很多人說05“四不像”,但這樣的車型,又恰好真的適合國內消費者。
因為限牌、停車難等原因,中國的絕大部分家庭只允許擁有一輛車,所以這輛車就必須是一個全能型選手,空間、燃油經濟性、配置、設計、動力、駕控全都要兼顧,這樣嚴苛的市場需求,催生出很多像領克05、奧迪Q3 Sportback這樣的車。我個人是十分欣賞并且尊重這種車的,畢竟很多品牌,尤其是新勢力,它們的做法就相當妥協,要么給你一套冰箱彩電沙發,要么就太著重輔助駕駛,從而忽略了一臺汽車最本質的東西。
而領克05 EM-F,就把一輛車的本質——也就是底盤、動力做好的基礎上,再滿足消費者關于設計、空間、豪華配置、高階輔助駕駛等其他方面的遐想。
時至如今還有品牌能堅持這樣做,太難得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