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榜 | 廣汽新能源GE3又來了 續航增加能多得幾分
打榜 發布于:2019-04-02 19:54:35
上個月底新的補貼政策毫無預兆就公布了,依照 2019 年的補貼政策,新能源車的補貼額度平均退坡超過50%。
力度空前,即使設置了過渡期,但用戶最后的購車價格也水漲船高。
不過廣汽新能源反應也非常快,推出了“全額補”計劃,從即日起購買廣汽新能源GE3 530和GS4 PHEV車型,仍然能夠享受9.07萬元和3.3萬元的補貼,所以這兩款車型的售價保持不變。
或許很多人都會懵,難道以前的定價都是虛高,即使自掏腰包將退坡部分填了也不虧???
其實我更相信這是一種價格戰,畢竟一些非傳統企業也來造車,補貼大幅度退坡誰價低誰就占了市場,拼的是財力。
不過不管怎樣,這波操作對于用戶是百利無一害的,剛好最近GE3 530也來到我們編輯部,打榜走起。
GE3 530其實可以看作是長續航版本,它的外觀內飾并沒有大的變化,這里只作簡短回顧。
作為純電平臺上的一款新車,GE3采用了全新的設計元素,官方稱這種主題為“Low-Poly”(低多邊形)
在前臉我們就看到了這種設計元素的運用,眾多三角形和多邊形元素看起來并不復雜,同時又讓整個前臉看起來非常簡潔精致。
大燈同樣采用類似元素,棱角分明的三角造型相當獨特。
內部為帶透鏡的遠近光一體大燈,光源為LED。
車身側面也非常緊致,懸浮式車頂的設計依舊出現,將車頂和車身的分割使得視覺效果更顯修長。
車輪采用低風阻設計,18英寸的輪圈配備米其林3ST輪胎,規格為215/55 R18,相當給力。
車尾設計也和前臉相呼應,三角形和多邊形元素運用到位。
相比精致有活力的外觀,內飾設計就保守多了,整體偏傳統布局。
中控大屏、空調區域分區明顯,中控臺材質運用上也下了一番功夫,由軟質材料包裹。
另外中控臺上方也增加了一個小屏幕,顯示電量、音樂等信息,下方則是8英寸屏幕,放在時下就有些過時了。
GE3 530版本主要升級了電池電量和續航能力,它的NEDC續航達到410公里,相比老款提升了100公里。
動力部分沒有變化,搭載的是一臺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180Ps(132kW)、最大扭矩290N·m,匹配固定齒比的單速變速箱。
電動車的動力特性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動力響應非常快,沒有擋位切換過程,提速順暢。
GE3同樣如此,動力數據說不上出色,但是日常駕駛動力絕對夠用,中低速提速可以給你足夠的信心,不過超過80公里時速后提速就相對會有乏力感。
GE3擁有ECO模式,開啟后初段動力響應會變慢,但是如果你深踩加速踏板,其實和普通模式并沒有什么區別,加速依舊不含糊。
能量回收部分比較特別,大多數電動車能量回收力度都比較大,減速感明顯,GE3則無論是低擋還是高擋回收力度都非常小。
低擋模式下,基本無法察覺到能量回收,和正常滑行相當,不影響駕駛的平順性;高擋模式下松開加速踏板也只是感受到一點拖拽感,或者是更像是滑行過程中遇到了輕微阻力罷了。
當然如果你覺得這兩種能量回收強度都不夠,其實GE3還提供了I-pedal模式,也就是單踏板模式。
這種模式下加速和減速都通過一個踏板完成,駕駛技巧也和正常駕駛方法有所區別,減速時需要慢慢收油門,否則強烈的拖拽感會讓你暈車。
轉向部分,GE3有三種模式可調,標準、舒適和運動,標準模式和運動模式區別不大,轉向力都比較重,日常駕駛會比較累。舒適模式下比較適合日常駕駛,轉向虛位的問題也存在,不過基本上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
底盤采用前麥弗遜后扭力梁懸掛,整體偏舒適取向,懸掛可以過濾大部分振動,開起來坐起來都非常舒服,當然如果經過比較高的減速帶懸掛處理就會比較生硬。
得益于電池的重量和布置位置,使得GE3整體的重心比較低,懸掛支撐性也足夠,過彎時能夠給你足夠的信心。
試駕感受暫且這么多,打榜的實力表現如何還是直接看評分吧。
在性能部分,GE3 530的得分并不高,總體表現中規中矩,按照對應項目實測得出性能部分的總分是20分。
GE3 530支持快充和慢充,慢充接口在傳統油箱蓋位置,快充則在車頭格柵位置。
在國標60kW的快充樁充電,它的最大充電功率達到48kW左右,說不上出色但也不差,從低電量充至80%需要耗時40分鐘。
充滿電儀表顯示的續航里程達到410公里,我們先進行高速工況下的續航測試,之后進行綜合工況續航測試。
高速工況采用高能量回收模式,不過實際回收力度依然非常弱,不影響正常駕駛感受。
在經過157.2公里的高速工況測試后,我們按照比例算法得出GE3 530的高速續航在292.9公里,全程的平均車速達到74km/h,基本都以較高的車速行駛,能量回收的機會不多。
將近300公里的高速續航,如果能提前規劃好充電地點,其實還是能滿足鄰近城市跨城出行需求的。
綜合工況的測試設置同樣的能量回收強度和空調設置,路況覆蓋全面。
最終得到它的綜合續航里程是322.8km,在這一級別車型中的表現算是中上水準了。
如果你的日常通勤里程在50公里內,那么基本上充滿一次電可以滿足5個工作日的出行需求了。
相比還算不錯的續航表現,性能部分就差強人意了,百公里加速耗時9秒,加速能力并不出色。
如果能做到7-8秒的加速能力就算得上OK了,要知道電動機相比發動機是要更容易做到性能上的提升。
當然性能和續航也是需要達到一個平衡達到的。
測試當天室外溫度28攝氏度,天氣晴,路面干燥,測試的路面為瀝青鋪裝路。
取消ECO節能模式,關閉車上電器,一腳到底GE3的電機就進入了全力工作狀態,前輪沒有發生打滑,起步穩健。
從測試的圖表來看,起步0.3秒后G值就達到了頂峰,5秒后開始衰落之后保持到100km/h,整個加速過程線性平順,最終9.03秒破百。
這個加速成績比短續航版本車型要差上一點,短續航版本我們實測的百公里加速成績為8.53秒,快了0.5秒。
制動測試中,GE3的車身姿態控制還算不錯,全力制動時前懸壓縮的幅度并不夸張。
全力制動重心轉移并不明顯,最終百公里制動成績為41.24米
GE3的底盤調校算是偏向舒適的,懸掛對振動的過濾比較到位。
不過轉向在標準模式下轉向力還是比較重,日常駕駛會比較累,舒適模式就比較適合。
GE3新鮮的功能并不多,擋把為旋鈕式,要駕駛它難度并不高,比較容易上手的,所以在這個項目中它得到的總分是23分,空間和儲物空間是比較突出的,著重說一說這兩部分。
GE3的座墊填充比較軟,腰部的填充就相對硬一些,座椅包裹性表現比較一般,過彎時還是慢點好,否則上身容易滑動。
作為小型SUV,GE3的車內空間一點都不小,身高175cm的體驗者坐進車內調整至合適位置,頭部還有一拳兩指的空間。
后排頭部空間同樣不錯,達到一拳三指,腿部空間一拳兩指,并且后排座椅的坐墊沒有縮水,
靠背傾斜的角度合適,不過靠背的角度并不支持調節,這一點就比較可惜了。
另外后排中央地臺凸起不高,后排中央座位也提供了頭枕,這些細節還是沒讓大家失望的。
后排座椅靠背支持4/6放倒,擴展后后備廂的空間利用會提高,不過靠背放倒后會有一定的凸起,并不能形成全平空間。
后備廂底下還配備了非全尺寸備胎,在純電動車中比較少見。
對于配置GE3同樣說不上豐富,整體的配置都比較基礎,當然它的售價也決定了它的定位。
安全配置部分,常規的六氣囊、電子輔助系統都配備齊全,但是像主動剎車這類安全系統就不會出現了,畢竟售價不高。
無線充電功能有配備,這一點還算是跟上了時代,不過尺寸就有點尷尬了,像iPhone plus這類大屏手機就不能放下充電。
儀表盤采用了模擬顯示,但是界面就比較單一,也不支持地圖顯示,功能比較單一。
中控系統則搭載了廣汽和騰訊車聯合作的一套多媒體系統,這套系統的亮點是智能語音、社交出行、一鍵找樁等服務。
不過屏幕技術并不先進,觸控靈敏度一般,屏幕的尺寸也比較小,相比時下動不動就10英寸以上的大屏來說體驗感實在是倒退的。
GE3 530最大的亮點是增加了智能語音,采用科大訊飛的系統,可以語音控制車內空調、聽歌、設置導航等,不過從體驗來看,語音的識別能力不是特別強。
除此之外,GE3前排和后排都設置了USB充電接口,這一點比較實用,后排還提供了后排中央出風口,給力。
除了上面這些,你想要的基礎功能基本都有,但是想要出彩一點的功能就得說聲抱歉了,它的本職還是代步為主。
GE3這款車其實由專門的廣汽新能源銷售渠道進行銷售的,目前門店數量并不算多,基本覆蓋中大城市。
使用成本是純電動車的優勢,充電費用相比油價還是要便宜的多的,常規保養并不需要固定更換零部件,無需更換機油、機濾只需檢查車況即可。
電池、電機、電控的質保周期也達到了8年或15萬公里,足夠了。
從打榜的成績也可以看到,GE3整體表現中庸,配置非常基礎,如果你對配置要求不高,那么GE3其實是非常適合日常通勤使用的。
300公里出頭的綜合續航要比市面上同級別的純電動車SUV都要優秀。
百公里加速雖然是9秒出頭,但是在城市中大多數以中低車速行駛情況下,它中低速的加速表現也足夠。
短續航版本的GE3我們也有進行打榜,新款打榜得分也僅僅增加了2分而已。
在補貼新政出臺后,補貼退坡幅度可以說是相當大,GE3 530的續航里程以及其它性能指標雖然都符合2019年的補貼標準,但是幅度還是不如2018年。
但是推出“全額保價”政策之后,GE3 530的性價比就突顯了。(圖/文/攝:皆電 周建強)